【竞相出彩献百年】王记录:求真务实博观约取 以德而耕拾获山河

发布时间:2022-11-21浏览次数:130

【编者按】2023年我们即将迎来百年校庆。百年师大铸辉煌,一代代师大人为学校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百年师大正青春,一个个师大人为学校奋勇争先、出彩添彩。迎接百年校庆,奋力创建一流,学校的光荣与梦想,离不开每一位师大人的倾情奉献。为进一步选树先进榜样,鼓舞师生斗志,凝聚师大力量,校园网特推出“竞相出彩献百年”栏目,讲述师大人出彩故事,展现百年师大卓越风采。



古今中外,用粉笔绘出历史长卷;是非曲直,用文章道尽历史漫漫。在历史研究方面,求真、启蒙、批判是王记录一直秉持的六字真言历史是现在和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交谈,这种交谈让你增益智慧、开阔心胸、开拓思想、启迪心智,让你认清现在,走好未来。掌上千秋史,胸中万丈情。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他是有思想的历史学者;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是有担当的学校干部;传道授业解惑也,他是有能力的良师益友。

石以砥焉 化钝为利

“小学桌子是用土垒的,中学桌椅都是自带的……”王记录将那段艰苦岁月里自己努力的求学经历缓缓道来。能够成为一名高校老师,其中少不了王记录的初中老师李旭荣的指引,“李老师常常鼓励我们走出家乡,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临近毕业老师还曾特意告知我和其他几位同学当年县里高中的招生规划,叮嘱我们一定要勇敢试一试。”老师的话给王记录打开了一扇遥望外部世界的窗户,考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了他少年时的目标。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2年,王记录凭借优异的高考成绩考入兰州大学。出乎意料的是,一心痴迷于文学的他却被历史系录取,现实与理想的差异并没有让王记录就此放弃,而是凭借着自己较为扎实的古文基础广读历史书籍,尝试了解历史。“老师建议我先去看看《史记》中的列传。在阅读中我发现看似枯燥的历史,也是由一个个鲜活的故事组成,世事沉浮、人情冷暖,在真实的故事中我也逐渐喜欢上了历史。

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我一直坚持的原则就是持之以恒地读书。对王记录来说,读书是一种习惯,并不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才去读书的。博览群书、广泛涉猎是王记录读书的一大特点,“知识都是联通且互补的,广泛涉猎便于我在教学与学术研究上可以将相关内容穿插进去,进行纵横比较。

19866月,本着对教师职业的热爱,王记录选择到河南师范大学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王记录意识到自己掌握的知识有所欠缺,“有一句话叫做‘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我明显感受到自己的学养需要提升,需要再深造一下。”于是他便去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在读硕期间,王记录遇到了一位对自己之后的历史研究影响深远的导师吴怀祺先生。“吴先生是当代很著名的史学家,他特别提倡读原著,要求学生在学术上要有大格局,要时刻站在学术研究的前沿,要有现实关怀。因为老师是研究史学思想的,所以我从他那里学到了从思想的角度来观照中国史学史和历史文献学,发表的一些成果也得到了学界的认可。”王记录回忆道。

“关于我攻读博士学位,可以说是虚荣心促使吧”,王记录打趣道,“看到周围的很多同事都成了博士,自己就有点坐不住。”由于王记录当时担任着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一职,他便选择了在职攻读博士,“一边读书,一边处理行政工作、给学生上课,确实比较忙乱,但好在我又遇到了一位良师——周少川先生,虽然当时我已经是教授了,但周老师对我的要求从来都没降低,特别强调搞研究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进一步开阔了我的眼界,使我的科研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从本科读到硕士、博士,每个学习阶段都经历了,对自己也算是一个交代吧。”王记录笑着说。


  


砥砺深耕 履践致远

求真、启蒙、批判是王记录在学术理念方面的六字真言历史研究的首要的任务是求真,戳破虚假的历史,是有良知的史学工作者首先应该做的。只有在求真的基础上破除蒙昧,普及新知,启迪智慧,才能让人们进行理性思考,逐渐获得明辨是非的能力。王记录郑重说道,“此外,在历史研究过程中,还必须要有批判精神,只有不断地质疑、反思学术问题与现实问题,才能推动历史进步。

秉持着六字真言,王记录在中国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史学理论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40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或论点摘登,出版学术专著5部。其博士学位论文《清代史馆与清代政治》曾获得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其科研成果也曾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等。

近十余年来,王记录教授致力于公众史学的研究,撰写了多篇阐述公众史学理论的论文,并身体力行,应邀在河南电视台、新乡教育电视台、郑州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讲授地方历史文化,普及历史知识,获得了观众好评。民众对很多历史的认知和事实都是有偏差的,正确的历史知识是需要传播到民间的。想起自己研究公共史学的初衷,王记录表示自己会守着这份初心继续走下去。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后期,各高校纷纷增设专业,向学科综合性发展,我校也紧跟时代步伐,于1986年成立了历史系筹备小组,恢复筹建历史专业。19866月,自兰州大学历史系毕业的王记录,被分配至河南师范大学工作,成为了第一批历史系筹备小组成员,着手筹建历史系。当时的条件很艰苦,连一间像样的办公室都没有。王记录说道。

艰苦的环境并没有磨灭青年的心志,反而更加激起了王记录的斗志。因为历史专业筹建首先得有图书资料,所以王记录等一批年轻人主要的任务是买书。当时北京去的次数最多,每次挑选图书后,都要自己借用自行车分几次运到北京火车站托运至新乡,非常辛苦,但看到资料室的图书越来越多,历史系招生指日可待,其中的欣喜难以言表。王记录笑笑说。

1987年,历史系终于迎来了第一届学生,“虽然最初我们没有多少办学经验,办公场所也很简陋,但每个人都很认真去做自己的工作。王记录说道。历史系成立后,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1998年历史文献学硕士学位点通过了专家评审;2000年成功申报专门史硕士点;2006年实现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一级硕士点学科全覆盖……每一项成功的背后都能看到王记录的身影。与此同时,2010年,以王记录为负责人的历史学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012年,以王记录为带头人的中国史学科被评为河南省第八批省级一级重点学科2018年,又被评为河南省第九批省级一级重点学科,学科建设跃上了新台阶。

2016年,在担任了十年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后,王记录被调到我校学报编辑部担任编辑部主任和主编。面对学报的各项指标下滑的局面,王记录毫不犹豫逆流而上,翻阅大量优秀学报,不断探索如何快速提升我校学报质量和影响力的方法。在经过多次研判之后,王记录和学报同仁一起,寻求学报创新,创建特色栏目。王记录指出,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把基础打牢,坚持用稿质量,内容为王。

王记录首先加强约稿、组稿力度,刊用优质稿件,同时规范审稿程序,力拒关系稿、人情稿,学报红线不容触碰;同时根据时代要求调整学报栏目设置,刊登更多的关注国计民生等重大问题的稿件。办好学报是一项大工程,它需要一支团结的学者型编辑队伍。在王记录看来,凝聚人心在任何工作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当学报发展态势基本稳定后,王记录又加强对外联络,与全国同行建立友谊,打造自己的作者队伍,扩大学报影响力。

在王记录以及学报编辑们的不懈努力下,我校学报从众多优秀学报中脱颖而出:连续四年成为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重要来源期刊;刊发文章的转载量、转载率位居全国高校学报前列,并成为最具影响力期刊之一。办学报那几年确实遇到了很多挫折。王记录回忆道,但每当想起我校学报的影响力,内心感慨的同时,更多的是骄傲。


  


春风化雨 百年树人

工作几十年来,王记录始终秉持着“破除蒙昧,明辨是非”“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尊重学生,鼓励异见”的教育理念,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严厉,是为了让学生日后能够更好地迎接现实的挑战,若放任学生一直待在舒适区中,以至于迷失自我,实百害而无一利。”在谈及自己教育理念时,王记录坚定地说道。

在教学工作上,严厉与一丝不苟是学生们对王记录的评价,但在平时的生活中,和蔼可亲的他总能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反差”。“我曾经说过我办公室的大门永远是朝着学生敞开的,只要看到办公室的门开着,无论何时都能进来聊天。”教学相长在王记录的教学笔记中埋下深深一笔,和学生们成为朋友,在聊天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想法也是王记录教学灵感的来源之一。

讲台上,粉笔染白发;黑板前,责任压两肩。王记录每次上课,教室里都座无虚席,精彩的课堂吸引了不少同学慕名而来。在每堂课前,王记录都要花费几天时间备课,即便是讲了好多遍的知识,他也要在每次讲授前精心准备。“博览群书,精心备课,站在学术前沿,课堂上有激情,与学生互动交流,这就是我对于自己每次讲课的要求。”正是因为在讲课方面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王记录每节课都能做到“干货满满”。

作为教师,王记录始终认为课堂是教师展示自身价值的舞台,认真上好每节课是他对自己的最低要求。付出就会有回报,2015年,王记录被评为河南师范大学首届“十大育人楷模”。“我本身对于获奖没什么感觉,但这个奖却让我很感动,因为这是学生对我的一种肯定。”除此之外,王记录还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年度人物等,他主讲的课程“走向大众的历史”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同时“清代的史馆制度”“史学视野下中国文献学思想的发展历程”等课程视频都在各大网站上发布。

桃李芬芳,教泽绵长。“老师的幸福,来源于自己培养的学生不断成长”,一提起教过的学生,王记录兴致勃勃。多年前王记录带过一个英语专毕业的硕士生,在读硕士之初,学生对于专业学习以及人生规划都非常模糊。但在王记录的指导下,学生阅读了大量书籍,并利用英语这一特长,进行中外史学比较研究,最终考博成功。“博士毕业后她留在上海工作,给我打电话时她说,从来没有想到过作为一个专科生,会在老师指导下成为一个博士。”王记录欣慰地说。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王记录满怀激情,在学术研究与教书育人上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地讲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件事。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是王记录的座右铭,也是他数十年上下求索的真实写照。“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希望我们能够书写一篇自己认为满意的历史。”王记录期冀道。


  


人物简介:

王记录,1964年生,河南范县人,历史学博士,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河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院长、《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主编等职。省级一级重点学科中国史学科带头人,省级特色专业历史学负责人。兼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史学会史学理论分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历史学会副会长、河南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历史学》《历史文献研究》《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等杂志编委。主要从事中国史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中国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和中国学术史等,成果丰硕。

(石晓倩 大学生记者 薛 冰 张玉晔 李昱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