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相出彩献百年】王键吉:以初心守护学校发展 用爱心培养时代新人

发布时间:2022-04-26浏览次数:210

【编者按】2023年我们即将迎来百年校庆。百年师大铸辉煌,一代代师大人为学校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百年师大正青春,一个个师大人为学校奋勇争先、出彩添彩。迎接百年校庆,奋力创建一流,学校的光荣与梦想,离不开每一位师大人的倾情奉献。为进一步选树先进榜样,鼓舞师生斗志,凝聚师大力量,校园网特推出“竞相出彩献百年”栏目,讲述师大人出彩故事,展现百年师大卓越风采。


  


走进化学化工学院王键吉教授的办公室,并不宽敞的空间除了简单的办公桌椅,大部分都被书柜占据着,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各种专业书籍和期刊,悠悠书香沁人心脾。

在同事眼中,王键吉是一位学仕双优、平易近人的好校长;在学生眼中,他是学识渊博、严慈并济的好老师。四十多年来他初心依旧,像老黄牛一样默默耕耘在自己热爱的科研天地里,像孺子牛一样关爱、引领着自己的学生成长成才,像拓荒牛一样关心、支持着师大化学学科的发展,用爱心、责任和奉献书写着自己的“出彩人生”。 

矢志不渝 勇攀高峰

1975年,王键吉怀揣大学梦想,从红旗渠的故乡河南林县来到新乡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前身)化学系学习。1978年,国家重启研究生招生,王键吉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取“文革”后我国第一批研究生,留在师大攻读硕士学位,师从著名化学家卢锦梭先生。从此,开启了他孜孜以求的科研攀登之路。

1987年,他考取了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在英国London大学进行合作研究,师从国际著名物理化学家M.L.Mcglashan教授。1989年归国后不久,他又获得了欧共体“居里奖学金”(当时国内化学化工领域仅两项,另一项由清华大学获得),于1993-1994年在英国Surrey大学作Research Fellow,之后又获得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博士学位。一次又一次走出国门的深造,开阔了王键吉的学术眼界,帮助他建立起广阔的国际视野,形成了紧盯学科国际前沿的良好科研习惯。

科研的突破,不仅要积累,更要创新。河南师范大学的溶液化学研究方向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化学家新乡师范学院老校长李俊甫先生和卢锦梭先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作为继任者,如何使这个传统的研究方向焕发青春,继续保持在该领域的优势地位?在90年代后期,王键吉纵观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敏锐地发现了一个密切相关但又崭新的研究领域——离子液体。“国际上刚兴起离子液体研究的苗头时,王老师就做出判断:这种液体材料一定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必须尽快调整研究方向并下力气占领这个新兴领域的制高点”,他的学生化学化工学院卓克垒教授说。随即王键吉就率领团队面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以离子溶液的微观结构及分子/离子间相互作用为切入点,开展离子液体复杂体系微观结构、相行为及性能调控等方面的研究,二十年来不断攻坚克难、从未停歇。

二十年的执著坚持,换来的是高级别科研项目不断获得,高质量成果不断涌现,高水平科研平台落户学科,科研团队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早在2005年,王键吉教授承担的“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制备与物性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子课题,随后相继获得国家973计划前期专项、973项目子课题、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河南省杰出人才计划、河南省中原学者计划等项目20余项。

王键吉教授团队完成的科研成果已在Nature Commun.,JACS,Angew. Chem., Chem. Soc. Review, ChemComm., Green Chem., 中国科学、化学学报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被国内外同行他引18000余次。据报道,该团队近10年来在国际离子液体领域的发文影响力进入全球Top 5。王键吉本人也多次入选高被引学者榜单,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去年又获得河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成为河南省自然科学奖设立以来我校第一个自然科学一等奖。王键吉多次受邀请在IUPAC化学热力学大会、国际溶液化学大会、世界离子液体大会、香山科学会议等重要学术会议作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50余次,并担任第八届世界离子液体大会、中国化学会化学热力学等学术会议的大会主席/共同主席;被选举为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化学热力学与热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工学会离子液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绿色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并担任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 Green Chemical Engneering, New Journal of Chemistry (英国皇家化学会)三个期刊的副主编,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正是基于该团队出色的科研业绩,2007年9月,由王键吉担任主任的“绿色化学与技术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落户我校,2009年该实验室又被遴选为“河南省高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同年12月被教育部批准建设“绿色化学介质与反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2年8月又被列为“河南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以该实验室为基础,化学制药及生物医用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绿色化学国际联合实验室相继被河南省批准建设。2013年6月,以我校为牵头单位,联合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天方药业等单位共同组建的“精细化学品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被批准为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在这些耀眼的成绩背后,是王键吉对科研孜孜不倦的追求、耐得住寂寞的心态和几十年如一日的拼搏精神的支撑。不少人疑惑,王键吉从系主任到校长,不仅把学院和学校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且科研工作也做的如此出色,他是怎么做到的?答案就在于严格的时间管理。他白天做“管家”,处理繁忙的行政事务,晚上做“专家”,牺牲休息时间用来做科研。

节假日和晚上,对别人可能是休息放松的时间,但对王键吉来说却是最佳的科研时间。周末指导学生做实验、讨论问题,“扎”进去就忘了时间,往往过了饭点,到中午一两点钟还没察觉。也正是在这样不分白天黑夜的苦干实干中,王键吉带领化学一级学科一步一个脚印上着台阶,跻身到河南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国际ESI前1%学科、河南省A类优势学科、河南省A类特色骨干学科和“双一流”创建学科。在上一轮的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中,他带领的化学一级学科以全省高校第4名进入A类优势学科建设,并以中期、终期第1名的优异成绩得到高度评价。如今,他从身份上已卸去“管家”的角色,但是心却依然在他热爱的科研和学生身上,近年来他所带领的团队对我校化学一级学科进入ESI前1%的贡献已接近三分之一。



心系师大 枝叶关情

1981年,作为改革开放后全国培养的第一批硕士研究生,王键吉本可以去更好的高校工作,但老师一句话“师大更需要你”,他便毅然选择留在师大。从专业课教师,到物理化学教研室副主任、化学系副主任、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2002年47岁的王键吉正式出任河南师范大学校长。 “一辈子在师大,就要为师大做点贡献”,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推动着他全身心扑到学校事业发展上来。同时,多年的国外留学和学院基层工作经历,锻造了王键吉前瞻开放的眼光、务实担当的胸襟和丰富的管理艺术,为他驾驶师大这艘航船做足了准备。

一上任师大校长,学校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发展瓶颈亟需破解:没有博士学位授权点。而要想跻身高水平高校的行列,提升办学层次,增强核心竞争力,获取更多的资源,解决这个问题刻不容缓,这同样是全体师大人多年的梦想。“老一辈们呕心沥血地建立了硕士学位授权点,我们必须再进一步!”王键吉坚信只有行动才能创造奇迹,那段时间找领导汇报、请专家指导、到兄弟高校学习交流几乎成了他工作的全部内容。在他的带领下,全校掀起了重视学科建设,争创博士授权单位的热潮。

三年后,在国家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评审答辩中,王键吉校长条理清晰、特色鲜明、激昂动情的汇报和答辩,赢得了评审专家的充分肯定。此时,这位再苦再累从不掉泪的汉子,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最终,学校在异常激烈的竞争中以优异成绩通过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评审,一举获得理论物理、物理化学、动物学、环境科学等4个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学校博士点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实现了几代师大人为之奋斗的共同梦想,树下了学校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在掌声和赞誉面前,王键吉头脑很清醒: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必须抢抓重大发展机遇,加强内涵建设,彰显办学特色,才能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为此,他又大刀阔斧地推进了一系列改革。

以迎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推动召开师大历史上首届人才工作会议,坚持引进与稳定并举、培养和使用并重,倡导“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为学校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强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2005级新生开始由学年学分制管理转为完全学分制管理,并实行弹性学制、选课制、导师制、重修制、主辅修制等配套管理制度,修订了培养方案,构建起新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灵活多样的选择机会。同时,首倡校领导“听课制度”,在他的带领下,每学期第一课,师大所有校领导都要到课堂听课。他说这是“对老师尊重、对学生鼓励、对教学效果考察”。

狠抓学科建设,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优势学科建设为重点,以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为导向,凝炼学科方向,汇聚人才队伍,构筑平台基地,不断创新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协作创新,学校重点学科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主动适应高校发展形势,全面实施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按需设岗、精简高效”全校定编的基础上,引入竞争机制,实现了全员竞聘;大力推行重实绩、重贡献、向高层次人才和重点岗位倾斜的分配制度,增强了广大教职工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调动起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006年,王键吉接受重任赴河南科技大学担任校长,7年后的2013年,当科大实现博士单位和三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突破并蓬勃发展后,他又选择回归母校师大。“在什么岗位就要做什么事,在哪里做校长,就要对学校的发展负责,为教职员工着想,都要做出标志性成绩”,王键吉说。一回到熟悉的师大,他就敏锐地捕捉到了“教育部和各省级人民政府共同建设一批师范大学”的历史机遇,马上投身到省部共建申报工作中。他亲自牵头,组织校内有关单位起草论证报告,做好前期各项基础工作;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络沟通,及时获取信息资源,争取教育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我校2015年顺利进入省部共建行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5年,王键吉从河南师范大学校长岗位退下来后,鉴于他出色的管理能力、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很多民办高校递来橄榄枝,高薪邀请他做校长。他都一一回绝,他只想留在师大,安安静静地专心搞科研,做学问,教学生,带团队,为化学学科建设添砖加瓦。



弦歌不辍 潜心育人

无论是任系主任还是当校长,王键吉须臾没有忘记自己的另一个身份—-高校教师,始终牢牢记着自己的终身使命---教书育人。

自1981年留校任教后,他从一名专业课教师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科研当中。他主讲的“物理化学”是化学专业理论性很强的一门主干课程,涉及到较多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知识,不少学生望而生畏。为了讲好这门课程,他几乎参阅了国内所有物理化学教材,做了大量的习题,用缜密的逻辑思维、深入浅出的讲述、漂亮整洁的板书,赢得了学生的尊敬。从教三年后的1984年,化学系就安排王键吉进行了全系观摩教学,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高度评价。许多学生在多年后回忆说,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听王老师的课,那简直是一种享受。

直到后来职称升到副教授、教授,带上硕士生、博士生,他都要求学生先端端正正做人,再踏踏实实做学问。无论是做实验,还是撰写论文,他都是以身作则,亲自示范,用默默的行动告诉学生:做学问就得“身”先沉下去,“心”要静下来,容不得半点儿浮躁和凑和。他的博士生李志勇回忆,每次做实验到凌晨,总能在实验室看见王老师的身影,“做实验、取结果,按照现在的标准重复三次即可,但为了保证精准度,王老师依然会让我们重复六次”,他感慨道:“王老师这种科学求实的精神对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是太深了。”

严格要求是王键吉指导学生的一个公认的特点:做实验要细心,写论文要严谨。多年以后,跟随王键吉攻读博士学位的2007级学生王慧勇依然清晰地记得面试时导师对他说过的话:“我这里工作很累,你能不能吃苦?我要求很严格,你能不能适应?搞科研既要坐得住冷板凳又要有学术热情,你能不能坚持?”这三个问题是王键吉的每一个学生都需要面对和回答的。

“实验结果必须真实可靠,拿出去的东西必须规规矩矩”,王键吉总是这样告诫学生们。在他心中,科研容不得半点马虎,治学严谨是他对学生们的基本要求。“发表学术论文前,王老师都会为我修改论文,每次拿到修改后的论文就会发现它已经面目全非”,他带的博士研究生裴渊超说:“大到学术观点,小到标点符号,行间距、语法词汇等,王老师都作了密密麻麻的批注。每一篇发表的文章,他都要反复修改,很多学生把他修改的文章保存下来,作为范文参考。”严师出高徒,在王键吉的严格要求下,他指导的学生不少都做出了突出成绩。比如他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裴渊超,攻读学位期间在功能化离子液体对染料废水的绿色处理技术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成果,于2007年发表在国际环境科学领域的顶尖期刊Environ.Sci. Technol.上,并被美国化学会网站进行热点评介,实现了河南省在该刊物上发表论文零的突破。他的学生熊大珍、姚文慧、裴晓燕、黄艳杰、李志勇等在攻读学位期间均在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了研究论文。

在指导学生做实验、发论文之外,他会有意识地安排团队的师生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团队成员平均每人每年至少要参加一次本领域的主流学术会议,研究生在学期间最少要参加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他还鼓励大家参加国际会议,用英语作邀请或口头报告,提升英文水平。每次参加相关的大型学术会议,河师大的队伍总是引人注目,充分展现了团队朝气蓬勃的发展态势。

在做学问方面,王键吉对学生是出了名的“严”,但在生活中,他却像个家长一样对学生“亲”。他的博士生裴渊超读研期间,父亲生病住院,他向导师请假回家探望。王键吉了解到,裴渊超父母务农,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便毫不犹豫地拿出5000元给他应急,让他回家探望父亲。“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王老师帮助了我,这份恩情我永远不会忘记”,裴渊超动情地说。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每当学生们提起来的时候,他总是说“你们还都是学生,这是我当老师应该做的”。

自1993年招收研究生以来,王键吉共培养了近百名硕士、博士生,其中郑州大学的颜振宁、南昌大学的杨震宇、河南科技大学周海梅等早已成为各自学校的学术带头人,卓克垒担任过师大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其他不少学生也成长为团队的学术骨干,他们在化学学科建设的征途上执着前行,将老师交给的这根接力棒不断传递下去。

如今,在化学北楼,我们每天都能看到王键吉的身影,退而不休的他依然坚守在科学研究的第一线。每日看着思想活跃的青年学生,他充满期待,“年轻人有理想有追求,只要持之以恒,攻坚克难,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我愿意作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铺路石,为培养出一代更比一代强的时代新人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王键吉如是说。



人物简介:

王键吉,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绿色化学介质与反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化学会化学热力学与热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工学会离子液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绿色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 Green Chemical Engneering, New Journal of Chemistry (英国皇家化学会)三个期刊的副主编。40多年来,紧紧围绕溶液化学的前沿领域,开展液体电解质化学、绿色化学及其交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和特色的研究成果,在Nat Commun., JACS, Angew Chem Int Ed., Green Chem.,中国科学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被国内外同行他引18000余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项。在中国科学、Springer和 Elsevier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3部,作为客座编辑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杂志合作编辑主题专刊7期。曾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授予人民教师勋章)、河南省优秀专家、中原学者、河南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

(党委宣传部 刘吉磊 大学生记者 王心茹 潘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