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相出彩献百年】张建伟:丹青绘盛世 翰墨写春秋

发布时间:2022-10-04浏览次数:77

【编者按】2023年我们即将迎来百年校庆。百年师大铸辉煌,一代代师大人为学校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百年师大正青春,一个个师大人为学校奋勇争先、出彩添彩。迎接百年校庆,奋力创建一流,学校的光荣与梦想,离不开每一位师大人的倾情奉献。为进一步选树先进榜样,鼓舞师生斗志,凝聚师大力量,校园网特推出“竞相出彩献百年”栏目,讲述师大人出彩故事,展现百年师大卓越风采。


  


“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画画,至今仍满腹倾心,笔耕不辍,成为职业,视若生命。”以独特的艺术风格探求水墨语言的本质;用脚步踏遍四大古都,品味文化;不满足于表面的理论;不仅限于实践的探索,张建伟在绘画的道路上探索求真,望川览岳,在漫漫旅程中一步步开拓自己的世界。

“心之所向,乐之所归”

张建伟与绘画结缘,要感谢他的母亲。1960年,张建伟出生在河南洛阳一个普通而又温馨的家庭,母亲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但弹琴、画画等样样“精通”,在母亲言传身教的影响之下,张建伟开始了他的画画之旅。

母亲对我要求很严,放学之余,除了完成家庭作业之外,母亲还会给我布置一些课外的画画任务。一是为了让我待在家里不乱跑,二来让我获得一些基本的艺术修养,掌握一技之长,也让日后的发展多一份选择。张建伟乐呵呵地分享着母亲对自己的管教,记忆中,每一幅画都承载着张建伟的快乐和母亲对儿子的期待,就这样在母亲的教导下,张建伟走向了绘画的道路。从小学到高中毕业,一步一个脚印,未曾间断。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小时所打下的坚实的绘画基础使得张建伟从众多高考考生中脱颖而出。1979年,张建伟以洛阳地区第一名的成绩,顺利考入当时河南省属院校中唯一的美术本科专业河南大学美术系(前身为开封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

优异的成绩并没有让张建伟骄傲,进入大学的他更加努力。大学四年的大部分假期时间,张建伟都下乡写生,画上一批又一批的作品回来。“每次下乡写生,都有很多收获。开学后,我便去请教老师,让他们指点批评。”张建伟讲述着自己曾经奋斗的时光,那是一段只有艺术创作的简单生活,少年肆意地在画纸上挥洒自己的青春,充实而又快乐。

年少坚持不懈的努力让他的美术创作有了很大的提升,在一次暑假过后,张建伟带着一大卷写生作品,去请教著名版画家王威教授。王教授认真地指出了作品一些应改进的问题,同时也大加赞誉,希望张建伟不要停止,继续写生。看完画之后,王教授让他把其中十几张写生作品留下,说要让其他学生向他学习学习。

“我以为留下的这些写生作品是让低年级的学生看的,没有想到一位比我大两届的学兄李晓抒见到我之后,说王威老师让他们看了我的写生作品。”张建伟笑着说,“当时我听了之后,感到很紧张,怎么让学兄们看我的画呢,真是不敢当,但同时也感到非常自豪,自己的刻苦努力终于得到了老师的认可。”

“画画从来都不只是我的任务,更是我的热爱。”课余时,其他同学有的打篮球、踢足球,有的逛大街,但张建伟却整天泡在画室中,久而久之,他便向学校申请看画室,住在画室里。画室亮着长明灯,画室里少年的笔下不断涌出完美的线条,长明灯照亮了少年追求梦想的道路,手中的画笔陪伴着少年向梦想奔去。

四年的求学之路结束后,1983年7月,张建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成为美术专业唯一一名留校任教的学生。“留校工作后,我很感激自己遇上了一个潜心专业的好环境,也非常珍视大学教师的身份。”张建伟充满感激的同时也更加努力,陆续创作了一批高质量的作品,参加了各种美术作品展览。


  


“不拘于陈规,不趋于时弊”

1989年,我校艺术系美术专业刚刚组建,急需专业教师,张建伟受邀到师大工作。“转眼间,我在河南师范大学工作至今已经32年有余,回想这30多年的时光和任教生涯,感慨良多。河南师范大学是培育我成长的沃土,是我从而立之年到耳顺之年的难忘之地,未来她还将助我进入‘随心所欲’、不拘绘画陈规、不趋时弊的超然艺术时光。”

一路走来,张建伟追逐梦想的脚步从未停下。2005年,已是多年正教授的张建伟总觉得自己在专业上还需要不断拓宽视野,再提高、再充实。由于倾慕大家已久,他决定报考中国著名画家刘文西教授的博士研究生,成为了刘文西教授的第二位博士。刘文西教授是当代中国画坛极具影响力的知名教授,是中国高校首批“百位教学名师”。同时,还曾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黄土画派创始人、第五套人民币“毛主席头像”的创作者。

跟随刘教授读博期间,张建伟常常感慨自己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刘先生对我读博期间的学习一直要求很严,每隔一段时间就询问博士论文的进展、创作情况, 画了多少张作品等等。”开始张建伟不以为然,但在先生的一席话后张建伟压力倍增,“当时先生告诉我让我一定要加倍努力,因为我的毕业论文答辩,一定是高难度的,先生会请来全国的知名画家和理论家作为答辩委员,他们的绘画和理论水平都很高,是很挑剔的。”

当张建伟得知答辩委员包括中国国家画院的院长,专业权威杂志《美术》的主编、理论批评家,中央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的教授,全国知名画家时,内心还是有些紧张,这些人都是全国美术界知名的大家,想要过关,绝非易事。但多年来导师的严格要求和倾心相授,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扎实的绘画表现和创作能力,这让张建伟在紧张之中也生出几分淡定与从容。

“当博士论文答辩顺利通过后先生第一时间见到我时,没有说一句话,只是微笑着用手摸了摸我的脸颊,因为我们师徒俩的‘第六感应’和默契,我懂得他的严苛与良苦用心,也感受到了他的‘自信’,于是我也没敢吱声,只是会意地微笑着向恩师频频点头,示以对恩师的感谢和敬意。”回想起读博时先生的种种,张建伟内心百转千回。

“在刘先生看来,艺术应为人民大众服务,应按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进行美术创作。”刘文西的绘画思想深深影响着张建伟的绘画创作。多年来,无论时代和审美如何变迁,张建伟用一张又一张写实人物画诠释着他独立的艺术主张和创作理念。

在刘文西创作思想的影响下,张建伟以现实主义水墨写实人物画来表达中原劳动人民的苦与乐,悲悯着生命存在的艰窘,讴歌着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独特的艺术风格,人物的大胆概括,点、线、面之间浑然天成,都令人眼前一亮,获得了业界的一致好评。

刘文西教授的勤奋也让张建伟记忆犹深。张建伟曾随刘教授先后赴西藏、贵州、江西、安塞、太行山等地采风写生,收集创作资料。每到一处,刘文西教授往往第一时间寻找景物和角度写生,有时一画就是一天,中午带一些干粮,或不吃午餐。“每次采风写生结束,先生便能完成三、四本速写,而我紧赶慢赶,才能画上不到两本速写。”谈起先生的时间观念,张建伟表示自己非常敬佩。

“先生常常告诉我,搞美术除了要有思想之外,还要勤学苦练,画的多,才能出精品;画的少,再有想法可能也表现不出来。”在先生的教导和感染下,善思考,勤耕笔,有空即画早已成为张建伟的常态。

读博毕业回到师大工作后,张建伟成为了河南省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画家、教授和院长。他的求学足迹贯穿了影响中国历史的四大古都,在学习中考察着艺术,品味着文化,切身体会中国南北文化的差异和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张建伟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去探索着自己的热爱

张建伟一直都不满足于表面上的中西结合,也不仅限于实践层面的试验他不断地加强理论问题研究,尤其对中国画水墨的现代性和表现性方面的专题探讨,更是在不断深入,像一名寻宝者,在艺术的宝库里不断前进。

2008年,张建伟担任我校美术学院院长,深感责任重大,任重道远。美术学院从1987年建院到2008年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许多方面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建院时间不长,也存在一些需要完善和进一步提升的地方,在全省美术学科的综合排名也不尽人意。

到任后,张建伟带领班子成员一道,“盘家底,找症结,深调研,纳谏言”,特别是针对美术学院的学科建设,多次举行调研会,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面对在学科发展中甄别出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建章立制,用制度规范各项工作,引领大家共同努力,实现突破的思路。先后制定并实施了《美术学院科研奖励条例》《美术学院“学术创作假”实施办法》《美术学院职称评审办法》等。

“我深知学科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相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行,就能实现学科建设的明显提升。”张建伟自信道。经过学院班子成员的团结协作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支持努力,特别是制定的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的顺利实施,有力地激发了教师们的教学、科研和创作积极性,优秀成果不断涌现,一举实现了“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艺术基金”的零突破。

最终,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学院的美术学科一跃成为河南省的第一名,在全国39所省属师范院校中,也位列第18名。在2017年《上海软科》“中国最好学科”(美术学)排名中,学院美术学科位列河南省第1名,在全国师范院校美术学科排名中并列第8名。从而奠定了美术学科在河南省和全国师范院校中的地位。“为此,我也感到非常欣慰,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张建伟自豪地说到。


  


“自非栋梁擎天柱,乐为园丁哺芬芳”

在做好行政工作的同时,张建伟也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谈及自己的教学理念,张建伟表示:“教学要有‘对象’意识,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结合美术专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专业表现的潜能。”基于自己的教学思考和实践,他通过自己主持的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河南省高等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研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该项目也于2011年获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在教学中,张建伟特别强调课堂示范。他认为美术专业的教学不仅仅在于画理的深入讲授,教师有针对性的亲自示范也非常重要。边讲授、边示范,学生才能从中领会画理,获得直观的画法体验,快速准确地掌握表现要领。只有通过教师示范,教学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达成。“张老师给我们上课、示范,几周下来,张老师比我们画的还多呢,而且,我们真的收获很多,绘画的能力明显提升。”张建伟的学生吴阳回忆到。

用心培养,用爱启迪。作为教师的张建伟一直关心学生的成长,经常深入学生中,与他们交流、谈心,平时,他还尽量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次在给本科生上课时,我注意到一位学生用劣质宣纸画画,画面不好,当了解到是因为家庭困难,买不起好的宣纸时,我就给他提供了一些优质的生宣,用于课堂作业。那时他很感动,还表示要用好的学业成绩报答老师。”

张建伟任院长期间,曾出资在美术学院设立了“院长奖励基金”,希望激励学生努力学习。“院长奖励基金”的奖励和资助对象是家庭贫困且品学兼优的在校学生,此举也得到了学院教师和学生们的赞誉。“当得知很多学生因此感动,立志要更加刻苦学习时,我的内心也是感慨万分,这份基金用对了地方!”张建伟笑着说到。

“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所思、所想及所需,引导学生自强不息,完善良好的人格塑造,实现应有的价值追求,这是我一直在追求的。”张建伟表示。近年来,由于毕业生就业的压力增大,他还经常帮助学生寻求就业单位,引荐、拓岗。用心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启发学生创新精神,张建伟所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业务精湛,毕业后大都取得了突出成绩。

由于重视自身修养,严于律己,关心学生,教书育人成绩突出,张建伟于2019年被评为“河南省文明教师”。“身为教师一定要注重个人思想品德素养和能力的提高,严于律己,不计较个人得失,以身作则。”谈到自己所获奖项,张建伟讲“要有为人、修身和处世的智慧,在品行、知识和专业能力方面为学生做出表率,这是教师一生之责。”

暑往秋来,光阴似箭。转眼间,张建伟在高校从教已经四十多年,耕耘的辛勤与育人的快乐也伴随着他一路走来。“自非栋梁擎天柱,乐为园丁哺芬芳,不说桃李满天下,也见百花满园香”,张建伟感叹着自己没有虚度过往的教师年华。“如果就我从事的中国画专业的角度来看,未来又将是我步入一个新的艺术青春的时期。”在未来,张建伟希望自己的绘画在笔墨语言、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等方面有所突破,也更希望自己进入一个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


  


人物简介:

张建伟,1960年1月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1983年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获学士学位,1992年结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课程班,2009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师从刘文西教授。

现任河南师范大学“美术研究与创作中心”主任、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中国人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教育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学校艺术教育协会副会长、河南省教育界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教育部全国艺术专业学位(MFA)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美术领域)分委员会专家、国家艺术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河南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专家、河南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教授级)评审委员;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文明教师。

(石晓倩 大学生记者 薛 冰 李昱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