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相出彩献百年】高金辉:初心如磐甘奉献 因材施教育新人

发布时间:2023-01-03浏览次数:71

【编者按】2023年我们即将迎来百年校庆。百年师大铸辉煌,一代代师大人为学校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百年师大正青春,一个个师大人为学校奋勇争先、出彩添彩。迎接百年校庆,奋力创建一流,学校的光荣与梦想,离不开每一位师大人的倾情奉献。为进一步选树先进榜样,鼓舞师生斗志,凝聚师大力量,校园网特推出“竞相出彩献百年”栏目,讲述师大人出彩故事,展现百年师大卓越风采。



学生眼中,他是循循善诱、暖心鼓励的高老师;同事眼中,他是兢兢业业、亲力亲为的好院长;在应用研究中,他是科研项目及国家专利的“收割机”。这其中付出多少辛苦恐怕只有高金辉自己明白,但看到学生们学有所成、学院发展走上正轨、科研成果为学校创造巨大价值,他却丝毫不觉得苦。

潜精研思 永葆初心

怀揣着对教学与科研的热爱,从师大毕业后的高金辉选择留校任教。“从1982年大学毕业到2022年6月底,我始终坚守在教学科研的岗位上,不忘教书育人的初心。”提及自己与师大所结下的缘分,高金辉为之自豪。40年的漫漫发展之路,见证着高金辉从一名年轻教师成长为优秀的专业带头人,更见证着师大发展的日新月异。

在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应用方面,高金辉无疑卓有建树。“科研来源于社会需求,更要服务于生活和社会。”高金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电子工业落后,办公通讯困难,面对这种困境,高金辉萌生了发明“载波电话”的想法。“出发点是好,但是研究与产业化过程中困难重重,付出了大量心血,那段日子我基本泡在实验室进行研究,经常到了半夜才回家。”高金辉感叹道。付出终得回报,“载波电话”这项发明在河师大电子仪器厂投入生产后,“借用电灯线能把电话传”响遍全国,产品供不应求。这项应用成果被全国广泛应用,并为学校创造了几百万元利润,有力支持了学校的发展。

日复一日的工作与研究为科研打下了坚实基础,尽管高金辉在科研上成绩斐然,但他不曾忘记过自己的初心。“当时我的科研成果初显成效,北京和广州的公司向我抛出橄榄枝,他们承诺给我优厚的待遇和福利等,只要带着技术去。”高金辉谈起这段看似令人动摇本心的往事,神情却显得格外坚定,“我深知自己搞科研的初心,如果只是贪图一时利益,那么自然违背了我的内心,更辜负母校对我的培养。”

“动力都来源于兴趣”是高金辉常常挂在口边的话语,也正是这份植根于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陪伴着高金辉走过漫长科研道路。在工作中、生活里,高金辉同样保持对科研的兴趣与热爱,他设计了自己的智慧菜园,通过传感器检测控制自动喷水和远程控制喷灌,生长态远程监控等,便利了蔬菜管理,为实现智慧农业研究奠定了基础。“我一直把科研作为一个乐趣去研究,所以没觉得有太大的压力。”高金辉对于科研的坦然从容,令人敬佩。

在师大工作的四十载时光里,高金辉奋战在教学与科研的前线,取得累累硕果。他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编专著一部;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等。其中,2004年他研究发明的线路板快速制作机更是获得了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与此同时,高金辉积极指导学生参与“世界机器人大赛”、“挑战杯”竞赛,均取得全国二等奖。尽管为师大的发展做出了大的贡献,但是在科研的道路上,高金辉却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



百年树人 教导有方

经师易遇,人师难求。科研路上高金辉是一个“探索者”,在教学工作中他始终是学生的“引路人”。

“和蔼可亲,上课氛围好,专业能力强。”是同事及学生对高金辉的第一印象。为了备好一节课,他不惜投入比别人多几倍的精力。课前深入钻研教材,广泛搜集有关资料。为了能够做到与时俱进,高金辉不断学习新知识,尽力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前沿知识,以及知识的应用领域和典型例子穿插到备课中,以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并强化能力培养。凡是涉及应用的课程,他提前就要准备好不同类型的实验器材。为的是课间里让同学们感受实物、认识实物,而不仅仅局限于认识符号,以此提高应用能力。节假日也常常能看到他在办公室备课的身影。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法是高金辉将对科学的探索融入到课堂中的最好诠释。面对有限的课时,他积极探索提高教学效率的科学方法,认真研究怎样用最节省的时间、最简洁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最多的知识,并促使学生将知识最快地转化为能力。他把提高教学效益当作首要任务,把课前精备、课上精讲、课后精练视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三大法宝。

在课堂上他集中时间和精力讲清重点、难点、疑点、能力点、思路和规律,激活课堂气氛,充分发挥了课堂潜在功能。课后作业安排上,本着质量高、数量少、内容精、方法活、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要求,高金辉精心设计,合理分配,严格控制作业数量。这些教学方法在改善工科教学沉闷、乏味的课堂气氛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高金辉的眼里,没有差生,只有个性不同的学生。针对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胜、好奇心理,渴望得到他人承认、理解和信任的心理,以及自尊心特别强等状况,他能真正做到充分尊重、理解、信任、赞赏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决不一味指责学生的缺点。

除了学业上的指导,高金辉还特别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会耐心开导,教会他们很多做人的道理。他经常带领学生出去进行专业实践活动,加深对专业应用知识的认知,加深对社会知识的学习,加深课题组师门之间的关系。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高老师让我认识到大学教师是一份高尚的职业,可以为同学们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知识和青春。”高金辉的硕士研究生巴雁远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以高老师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希望能成为像他一样优秀的人民教师。”

笔墨飘落育桃李,满心期待盼成才。高金辉培养的40余名硕士研究生,大部分在高校从事教育工作,并有20余名考上博士,这是高老师谈起来最为自豪欣慰的。

在教学中他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理论强,实践动手能力弱,会说不会干情形较重,这样对国民经济的产业发展支撑作用有限。他鼓励工科学生多学、多练、多干,毕业后才能成为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更好的服务社会。




不辞劳苦 甘于奉献

高金辉同时将科研、教学两手抓,都取得了过硬的成绩,对于学院内部的工作,他同样事必躬亲。分管物理学院实验室事务时,他不但凭借专业知识亲力亲为进行实验室内部的改造工作,亲自负责策划了物理实验大楼—物理北楼的设计建设工作。之后又设计并建成了物理北楼三层报告厅。

从物理学院副院长到职务调整为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高金辉一直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在物理学院负责实验室建设工作时,他十分清楚申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对学科发展、学院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教育部还没有下发申请通知之前,他就结合学科发展动向,摸准年度申请方向脉搏,与其他领导及有关人员一道逐字逐句完善申报书,成功申报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使之成为河南省物理学科的第一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也是物理学院第一个国家级教学平台。

随着学院的专业逐步发展,物理学院面临着将电子类专业分列出一个新学院的选择,于是在2016年学校正式成立了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事物伊始,必定是困难重重,需倾注大量精力。高金辉却丝毫不在意工作繁重,毅然投身其中。学院初建,人才资源匮乏,高金辉与其他人员一道到全国大力引进优秀人才;人才有了,后续便申请新专业以促进学院发展壮大。办公资源不足,便根据学校领导“先稳定后发展”的方针,逐步开拓场地。提到学校物理北楼的建设,高金辉有些激动,“我当初参与了物理北楼的许多布局和设计,如今还能记起内部各实验室、报告厅的强弱电、水路布局呢!”历经数年开拓,学院目前实验室面积4000平方米,师资力量雄厚,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学子。

对于白天教学,夜晚忙工作、科研的辛苦,高金辉显得很淡然,“这些都是我的本职工作,既然做了,就要做好。”在同事詹华伟眼中,高金辉是一个很拼的人。“无论对待多么繁杂的工作,他都是非常认真,务必做到尽善尽美。常常下班了还在办公室加班,有时候上班时倒的一杯水忙到下班还一口没喝。”无数个夜晚,办公室的灯光和窗外皎洁的月光见证着他的伏案辛劳。

四十年的时光弹指间已逝,如今的高金辉已经退休,但退休后他仍积极参与学院青年教师课程方面的指导、实验工艺的掌握、人才招聘等。只要学院需要他,他便随叫随到。为学校发展、学院建设、人才培养奉献大半生,高金辉仍保持着一颗纯粹的心,把师大当成自己的家。在此学习、工作四十余年,学校的一草一木、每一栋建筑他都无比熟悉,漫步在学校中,他常常能感受岁月流转。

怀着这样“以校为家”的朴素情怀,他仍然在为师大的发展不断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对他来说,这不是负累,这是他想努力将“家”变好的甘愿付出。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付康康 大学生记者 董艺菲 李文静 赵潇潞)

人物简介:

高金辉,男,教授,高级工程师。1962年出生,汉族,河南省方城县人,1982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物理系。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等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获厅级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指导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制作竞赛获全国二等、三等奖各1项;指导研究生获“全国高校电子信息实践创新作品大赛”二等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参编专著1部。获国家专利20余项。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省级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河南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