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相出彩献百年】宋晔:笃行致远 词晔春华

发布时间:2023-02-13浏览次数:145

【编者按】2023年我们即将迎来百年校庆。百年师大铸辉煌,一代代师大人为学校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百年师大正青春,一个个师大人为学校奋勇争先、出彩添彩。迎接百年校庆,奋力创建一流,学校的光荣与梦想,离不开每一位师大人的倾情奉献。为进一步选树先进榜样,鼓舞师生斗志,凝聚师大力量,校园网特推出“竞相出彩献百年”栏目,讲述师大人出彩故事,展现百年师大卓越风采。


  


任教母校33年,她历经教师岗到“双肩挑”的角色转化,也在从“独善其身”走向“兼济天下”的过程中,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拔节”成长。从一枚“青椒”成长为二级教授、博导;历任副院长、校发展规划处处长、教育学院院长、教育学部首任部长、副校长等职。

她的人生,呈现了教育的强大功能和它美好的样子。作为求学者,她问道至真,求学至诚,永葆原本淳朴的有恒之心;作为师者、科研工作者,她潜心科研,专注教研,用爱和智慧托举学子们的梦想;作为管理者,她一丝不苟、始终如一,迎难而上、敢想敢干,秉持严谨细致的工作精神,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教育事业。

为知弥深 为行弥远

为教育事业辛勤耕耘、默默付出一生的老教师,也是宋晔的姥姥,是她教育路上的引路人。回想起童年时姥姥教导自己的场景,宋晔总是微笑着道,“我爱读书的习惯就是从小养成的。”常学常新、常思常悟鼓舞着宋晔努力学习、不断向前。

求学之旅,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做则必成。宋晔凭借坚实的基础和坚持不懈的努力,顺利度过了高中以前的学习生活。1986年,宋晔进入河南师范大学求学深造,成为教育系首届本科生,她以坚韧心性踏出了自己“教育梦”的第一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大学期间,宋晔像毛竹一样,在师大这片沃土上默默深深扎根,不断汲取着发展的养料,经过大学四年的努力,不断明悟了心中坚守,更加坚定了对教育的热爱。师大,给予宋晔发展的“养料”;热爱,成为宋晔人生的动力。

工作之后,宋晔的初心并未被安稳的生活所消磨。在这份坚守中,她走上了继续求学深造的道路。由于到农村支教时间的限制,宋晔第一次考研以失败告终。她并没有因此颓废,而是总结教训,继续求索。深入学习,广泛阅读,在自信中思考,在执着中学习,慢慢也有一些学术论文崭露头角,奠定了她逐步走向学术人生的道路。

2000年,32岁的宋晔决意报考博士研究生,鉴于自己的基础,她选择了去南京师范大学访学一年。访学的一年既要听课,还要准备考博,拼搏的日子日复一日,她几乎手不释卷。“访学的过程虽然很累,但也很充实。”宋晔说道。每一份努力都不会被辜负,2001年,她成功考取了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的博士研究生。开心与焦虑同时到来。开心的是,有机会继续求学;焦虑的是,前路困难重重。“遇到恩师班华先生是我一生的幸运,他担心我会有基础差的自卑感,便常常劝导我。他说基础差没关系,重要的是要付出努力,有努力就会有收获。”宋晔将班华教授与自己的故事缓缓道来。简单的话语却给了宋晔无尽的勇气和力量,也成为了她努力向前的动力源泉。

班华是国内道德教育的知名教授,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教育学人,他开启了心理、道德教育研究的先河,提出了整体融合型心理教育,开创了德育与师德一体化发展新局面。宋晔在敬佩其成就的同时,也在努力跟上班华教授的脚步。“第一节课班华教授所讲述的‘做学问先做人’是我后期学术生涯的精神指南。”宋晔说道。

“我觉得我并不聪明,最大的长处便是勤奋,勤能补拙。只有比别人付出更多,才有可能收获更多。”宋晔语重心长说道。一直以来勤奋都是宋晔的代名词。三年期间,她付出了比一般人更多的精力。从最初和同学谈论各种书籍时的陌生无措,到之后聊起各种话题时的侃侃而谈,经历过逆风翻盘的宋晔深知,成功除了努力,别无他途。在读博的三年里,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十几篇学术文章,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最终以24万字的博士论文完美收尾。

儿时姥姥的言传身教让宋晔记忆深刻,鼓舞着她多读多思,不断进步;大学期间老师们的鼓励与教导引领她以满腔热忱在教育领域不断耕耘;读博期间班华教授潜移默化的教育犹如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勉励着她以勤补拙,超越自我。她的经历展现了教育、终身学习在铺垫向上的“台阶”方面的持续魅力。



精进不休 力争上游

“始终保持热爱”是宋晔一直以来所秉持的科研理念,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她深刻践行着从恩师班华先生那里汲取的科研精神,并想要将所学传授给更多的学生。

在读博期间,宋晔在科研上有了更多实践性的感悟。当时,她跟随导师去到了江苏的很多学校,深入地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更好地去走进学生,才能更好地去影响学生。”因为有着这样的实践经历,宋晔在2007年以“未成年人亚道德文化研究”为题成功申请到了国家社科基金,其结项报告《未成年人亚道德文化研究》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并获得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理论与实践的交织,逐步锤炼了宋晔的学术敏感性,她也由此形成了“以小见大”的独特学术视界,并将学术视野聚焦于教育原理、德育原理等研究领域。

近年来,满怀教学、科研兴趣,宋晔的研究一直集中在“道德教育”的理论上,并先后在《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发展研究》等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校园伦理智慧论》等著作多部。同时,主持两项国家社科基金和多项省部级项目,并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省教师教育教学成果奖等国家级、省部级成果奖10余项。

“思考给我自信,给我力量,给了我人生行走的方向。”宋晔在专著的后记中写道。十余年来,在不断的思考与研究中,宋晔先后获得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人才,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等多个称号。

“每一个阶段都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如果说在南京求学的几年让宋晔在学术研究上有了很大的提高,那么在之后回母校工作可谓又创了一个新的高度。2004年,宋晔博士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母校重拾教学科研任务,并走上了管理岗位。“在发展规划处那4年,对于我的工作经历是非常重要的,让我从一个学院走到了一个全校的平台,具有了全局观念。”2016年,宋晔再次回到教育学院工作,担任院长伊始,她带队走遍了部属师范大学,广泛拜访专家,大量引进人才,为学院注入新鲜血液,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学院各项事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2019年4月,我校第一个学部——教育学部成立,宋晔担任首任部长。乘着大部制改革的东风,她带领教育学部转压力为动力,实现了多个重大跨越:拥有全省唯一的教育博士点、全省唯一的教师教育特色骨干学科A类学科、增设“心理学硕士点和应用心理学专硕”、全校唯一一个文科类河南省教育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等十多项重大成就,并通过“错位发展”等一系列措施,使得教育学部的学术话语权、实践话语权和政策话语权不断强化,教育学部的影响力从弱到强、从河南走向全国。回顾教育学部的发展与成就,宋晔一再表达感恩之情:“所有成绩的取得,都来自于各级领导、兄弟学校学者的关心支持和全体教育学部人的接续奋斗”。



沐浴师恩 施予后学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宋晔始终牢记教书育人是第一责任。在承担繁重管理工作的同时,她坚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课堂上的宋晔注重课程思政育人与教学互动,“就比如我教的教育原理和德育原理,这两门课本身的思政元素就很多,所以在上课时一定要重视与学生交流,比如讲到教师和学生这一部分,我通常会让他们讲对他们人生影响最大的老师,通过这样一种叙事的课堂互动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收到比较好的育人效果。”

宋晔对学生的教育不只限于教室的三尺讲台,心中有对教育的热爱和责任,哪里都是育人之地。带研究生的时候,除了上课,宋晔每周都组织读书会,共同阅读文献,“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督促他们扩大阅读量,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师生间的接触与交流,去了解他们,传递正能量。”在为数不多的空闲时间里,宋晔经常和学生们一起,或阅读或聊天,这种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教育是有温度的,将希望和温暖带给每一位勤勤恳恳的求学者。“做宋老师的学生,很幸福”。这是宋晔所教的学生最大感触。宋晔不仅担当着学生学业上的知识传授者,也是学生生活上的引路人,不论是学生家庭、经济还是工作上的困难,宋晔都竭尽所能伸予援手。“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碰到困难,尽我所能给他们提供帮助,让他们少走一点弯路,这也是我所希望的。”宋晔笑着说道。

延续恩师班华先生的习惯,宋晔和自己的学生也有一个群聊家园,目前里面的学生已经有百余人。“学生们说这个群聊家园是最温暖的,是不是最温暖的我不敢确定,但我觉得起码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影响他们在最快的时间能够互帮互助、相互关爱,这就是温暖的。”学生们如家人般的情感也给她带来感动。这种双向奔赴的师生情弥足珍贵,也令宋晔感慨:“关于教师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说法,我一直不太赞同,这种说法未免过于悲壮,我始终认为教书是一个教学相长、共生共长的过程,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也是相互的,是双向奔赴的过程。”

“因为热爱、坚持和勤奋,才可能会有自信,有了自信,也就有了在这个世界上去行走的智慧和力量。”谈及自己的育人理念,宋晔结合自己几十余年的亲身经历如是说。“每一个人都有着无限的可能,尤其是青年学子们要为着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去奋斗,同时把自己的奋斗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

“假如说再选择一次职业,我还会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对于出身于教师世家的宋晔来说,与教育一直有着不解之缘。现在,培育学生已不仅仅是一种事业,更是她生命中的宝贵财富。捧着一颗滚烫的、充满爱与奉献的赤子之心,在自己的岗位上诚恳奉献,将爱的教育进行到底。

盛行千里,不忘师恩,宋晔始终牢记着恩师的教诲:“德育的关键不在于说而在于做,在于行。”以灯点灯,心灯不灭,宋晔将教育带给她的温暖和力量薪火相传,在从教的33年中不曾有丝毫懈怠。其文晔然,气节不凡;其心可鉴,大爱育人。宋晔以人性和道德的力量谱绘着自己的“教育梦”,孜孜不倦。



人物简介:

宋晔,女,汉族,九三学社社员,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担任河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新乡市政协副主席、河南省政协常委等,兼任九三学社新乡市委主委、九三学社省委会常务委员。我校教育博士学位点牵头人、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河南省师德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劳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教育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河南省陶行知研究会会长。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教育原理、德育原理。

(石晓倩 大学生记者 张玉晔 李昱莹 薛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