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相出彩献百年】曹理卿:河南师范大学理科创建人和奠基者

发布时间:2023-02-27浏览次数:135

    【编者按】2023年我们即将迎来百年校庆。百年师大铸辉煌,一代代师大人为学校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百年师大正青春,一个个师大人为学校奋勇争先、出彩添彩。迎接百年校庆,奋力创建一流,学校的光荣与梦想,离不开每一位师大人的倾情奉献。为进一步选树先进榜样,鼓舞师生斗志,凝聚师大力量,校园网特推出“竞相出彩献百年”栏目,讲述师大人出彩故事,展现百年师大卓越风采。



曹理卿(18881970),男,河南固始人,名明銮,字理卿,后以字行。著名的化学家、教育家,“中州大学三杰”之一。他曾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山东省政府建设厅科长、北京地质勘探学校教师、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编辑、石油科学研究院工程师等职,出版专著《怎样炼制石油》。1923年至1929年任中州大学、河南中山大学(均为河南师范大学前身)理科主任兼化学系主任、教授,河南师范大学理科的创建人和奠基者。

在漫漫学途上静守初心

曹理卿从小在富裕的农民家庭环境中成长,幼时读私塾,博览群书。之后,他继续到省会开封的中州公学学习。即使当时家庭条件较好,但富裕的生活并没有迷失曹理卿内心的追求,经过多年勤奋刻苦的学习,曹理卿于1911年2月考入清华学堂,而那一年河南只有两位考生考,他也是清华留美学校第一期的学生。在清华学堂的学习让曹理卿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为之后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后遭家道中落,但曹理卿并没有就此放弃,仍积极参加各种学生活动,通过给低年级学生讲课来勤工俭学以补贴生活所需,学生中就有闻一多、梁实秋等人。他保持着对生活和学业的热爱,坚持自己的追求。当时,曹理卿兼任《清华周刊》的中文编辑,1916年4月他在周刊上发表了译自美国《科学报》的《松针油事业》一文。在社团活动中,曹理卿与冯友兰、张仲鲁(曾三次出任河南大学校长)、叶企孙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为了更好地深造,之后几年曹理卿开始了异国他乡的求学之旅。1918年9月,曹理卿赴美国普渡大学攻读化学工程专业,三年后,他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在此时期,受美国华盛顿会议的影响,1922年1月曹理卿在《留美学生季报》发表了《华盛顿会议与吾国之关系及吾人之急当反省》等文章,思想开始倾向于实业救国,获得康奈尔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后,他到华盛顿制纸公司任化学技师、副总工程师等。数年的国外学习经历,使他感受到国内外的巨大差距。因此,他砥砺深耕,不忘初心,取尽西方之科学,求尽全力以救国。

于动荡乱世中开创新局

1922年末,张鸿烈在河南开封筹办中州大学,力邀曹理卿回国效力果断接受聘书的同时答应了在美国协助办理实验仪器购置事宜等。1923年,曹理卿携带从美国带回的完整实验室化验器材,到开封就任中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前身)理科主任,兼任化学系主任,主讲无机化学等课程。在他主持下,理学院下设化学系、生物系、地质学系。

1925年,理学院又增设数理学系等,聘任不少知名的理科教授,如汪敬熙、冯景兰、张震东、余泽兰等。实验室颇具规模,如化学实验室含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四个室,还有物理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和地质实验室等,在曹理卿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州大学理科培养出大批优秀科技人才。

虽有不凡成绩,但曹理卿未因此骄傲。之后,他担任中州大学注册部主任兼化学系教授,1927年因校长在外不能打理学校事务,短期代理中州大学校长职务。因军阀作乱,百姓久受其苦,曹理卿大力支持学生宣传北伐,同年5月4日,因此而被捕入狱,后在社会各界的营救下获释。

在担任中州大学教授期间,曹理卿与冯友兰、张震东一起被称为“中州大学三杰”。北伐胜利后,曾任国民军第二集团军教育处处长、河南中山大学化学系教授等职务。1930年,曹理卿离开学校,任南京中央建设委员会技正。9月,他应时任山东省建设厅厅长张鸿烈邀请,任山东省建设厅工程科长,抗战初期还代理了几天建设厅厅长,对山东省的基础建设做了不少贡献。山东省建设厅解散后,曹理卿返回河南,一路逃难到武汉、宜昌,最后到重庆,曾任财政部贸易委员会物资组科长。

1941年曹理卿与曾任过河南中山大学校长的凌冰在重庆筹办桐油研究所。1944年,抗战即将胜利,他到重庆造纸厂任实验室主任、厂长,生活相对稳定

随新旧交锋间持续前行

1945年抗战胜利后,曹理卿被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派遣到东北接收造纸厂,先后任锦州造纸厂副厂长、营口造纸厂副厂长等。在职期间,曹理卿用实际行动“实业兴国”的口号。一年后,他又肩负重托,担任营口造纸厂厂长。 

据《中共营口地方史简编》记载,曹理卿在营口造纸厂任职期间,沈勃等5名共产党地下党员刚刚到营口造纸厂不久,沈勃担任营缮股长,利用工作之便和技术能力取得曹理卿的信任和好感,在营口造纸厂发展进步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曹理卿先后任燃料工业部李凡一副部长的秘书、北京地质勘探学校教师、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编辑、石油科学研究院工程师等职。1957年,结合几十年的学习与实践,他出版了专著《怎样炼制石油》,希望为我国的石油炼制做出贡献。1961,曹理卿满怀对中国业的期许,将期望寄托于年轻一代,功成身退。 

在战乱频繁的旧中国,曹理卿以自己卓越的学识投入教育事业。一生主张实业救国,却难成夙愿。作为河南师范大学早期理科创建人和化学系的奠基人,曹理卿在新中国成立后投入到新中国的化工领域建设之中,对国家的石油研究开发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翻开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册,举目所见尽是连绵不绝的苦难与挣扎。然而在这样一段黑暗又深沉的历史中,总有一些人追求着自己的理想,实现着自己的价值,活出了明亮的人生。曹理卿便是为这片黑暗点燃一束光明的使者。岁月峥嵘,山河依旧,师大秉承“精育良才、教育报国”的初心,在“双一流”建设的新征程中阔步前行。后继的师大人也正踏着曹理卿等前辈们开辟出的道路,视强国为己任,砥砺前行。

(整理人:石晓倩 张玉晔 李昱莹 薛冰 资料来源:《河南日报》《河南大学百年人物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