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相出彩献百年】杨清堂:肩抗冷暖系万家 兰薰桂馥薪火传

发布时间:2023-09-03浏览次数:87

【编者按】2023年我们即将迎来百年校庆。百年师大铸辉煌,一代代师大人为学校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百年师大正青春,一个个师大人为学校奋勇争先、出彩添彩。迎接百年校庆,奋力创建一流,学校的光荣与梦想,离不开每一位师大人的倾情奉献。为进一步选树先进榜样,鼓舞师生斗志,凝聚师大力量,校园网特推出“竞相出彩献百年”栏目,讲述师大人出彩故事,展现百年师大卓越风采。



杨清堂(1910-1990),河南巩义人。193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化学系,先后担任河南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解放后任河南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曾任全国化学化工学会理事、河南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兼秘书长,河南省化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曾当选河南省人大常务委员、全国第六届人大代表,于1990年12月26日病逝。

1954年,杨清堂成为开封市人大代表。同年,杨清堂加入民盟,长期担任省、市民盟领导工作。来新乡后,他连任市人大第二、三、四、五届常委,第六、七届常委会副主席,被选举成为河南省第三届人大代表,第四届政协委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后,各种政策的落实使杨清堂看到了祖国美好的未来,他的政治热情更加高涨,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并于1983年成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任期中,杨清堂向大会提交的提案就有几十份,每一份文件都承载着他对身边大小事的关心。作为河南师范大学的教授,他关注到学校上空经常有解放军直升飞机驶过,飞机划破天空所产生的巨大声音打扰了学生的正常上课秩序。了解情况后,这位教授便立即在人代会上提交了“让解放军直升飞机改航,不在河南师范大学上空经过”的提案。这一提案被全国人大常委会采纳,直升飞机从此不再从河南师范大学上空经过,校园上空归于宁静。

杨清堂始终相信党、相信人民、相信社会主义,每每回忆起旧社会,更觉得现在的日子“甜”。他曾经这样说:“我在开封的老河大,因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战争频繁、经济萧条、政治动荡、民不聊生,人民生活处在饥饿当中。我曾和黄敦慈老先生一起排过队,买过粮,吃了这顿没下顿,哪有心专门备课啊!现在人们的生活都提高了,与旧社会相比,真是天壤之别,从家庭来说,要什么有什么,家家都有电视机、电话等,谁要说生活没提高,我就与他摆事实、讲道理。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相信共产党,跟着共产党走。”

在新乡市政协任期八年,杨清堂心系国情与民情,出外考察与调研都满怀热情站在党和人民一边。他经常关注化学系里困难户的生活状况,在得知系里贫困户都成为“万元户”时,他激动地说:“这是党的富民政策的结果,也是党的改革开放带来的结果。”同时,他还关心着商情,如一听说物价上涨就关心地问,上涨幅度如何?群众承受能力怎么样?……种种细节中可以窥见杨清堂对党情、国情、民情的赤诚与关注。他对老百姓很大方,对自己却要求严格,在当时市场情况紧张,电冰箱紧缺时,市领导给他发放电冰箱和金、银首饰票,他都拒绝接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年过花甲且患有严重冠心病的杨清堂仍为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坚守在科研一线。1973年,他带领学校化学系部分教师成立新乡师范学院癌症病因小组,投入了食管癌的研究。面对高强度的食管癌研究和繁重的防治工作,这位老教授早已顾不上自己的身体,他心里早已被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健康的意志所填满。

杨清堂带领团队有计划地分别对河南省部分癌症高发区和低发区进行普查,并对粮食和水进行了分析和化验。经过无数次的分析检验,测定了饮食中致癌成分亚硝胺的含量,终于确定了食管癌发病的原因。这次的发现也让他们取得省、市重大科研成果奖,然而阶段性成果的取得并未让杨清堂有半点放松,“找到病因远远不够,要避免食管癌的发生,不能等到致癌物对人体造成了危害时再进行治疗,防治才是重中之重”。

七十年代末与八十年代初他们又根据民间药方进行栓皮栎抗癌药物成份研究。他带领研究生用经典分离方法,首次提取了抗癌成分为木栓酮与β羟基木栓酮,为新乡医学院临床上治疗食管癌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为了更好地推进食管癌防治工作,杨清堂呕心沥血,在对致癌物亚硝胺的分析、化验以及对它的破除的整个过程中耗费了巨大的心力,他和他的小组撰写了不少文章,发表在国内的有关报刊上,有些还被国外杂志摘引。

食管癌的研究成果十分可观,老教授的身体却垮了。第一次他因病出院后,有人劝他留在疗养院疗养,这样对身体恢复健康有好处。但是他却拒绝了:“不用了,在家休息就可以。这次住院花了很多的医疗费,这都是国家的钱啊!”谁能料到,第二次住院老教授就与世长辞了。他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不计回报的一生,始终将人民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

教育应是一份超越功利的事业,教师也应是一群抱持坚定信仰的理想主义者。正如他对党、对国家、对民众的深厚情感,杨清堂将全部热爱放在党的教育事业、青年人才的培养上。他治学严谨,对工作认真负责,对业务精益求精,他不仅关心中年教师的成长,还培养有研究生。辛勤执教50多载,培养的学生分布在祖国的各条战线上,他为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奉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是深受人们尊敬的教书育人的楷模。

杨清堂在青年教育上亲身实践,因此更加关注青年问题。作为民盟的老盟员,无论大会小会他都会去参加,常就青年的教育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和看法。当杨清堂因病去世的噩耗传来,学校全体教师、学生悲痛万分。“我们失去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失去一名优秀的专家、学者、教授,更失去一位参政议政的楷模。杨教授,你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对党的教育事业热爱的一生。你思想进步,视野开拓,谆谆教导我们这些后来人。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们更加想念你,一定沿着你的教诲继续前进。虽然,我已退休了,但我仍要把余热献给祖国建设事业,也像你那样,成为一个为社会作贡献的人。”一位退休教师这样回忆道。

杨清堂一生工作积极,任劳任怨、思想进步,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乐于帮助年轻人的成长;平易近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朴素康洁,对家庭及子女要求严格,深受同事尊重。他的一生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一生,是与党通力合作,为社会主义事业付出巨大精力的一生。

(整理人:王心语 王冰雁 张 延 素材来源:《河南师大报》)